一:从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入手
孩子一般在学习过程中,家长会有一个很大的感触,就是孩子的意愿,他想要学习,他才会去学习,孩子不愿意的话,家长是什么办法都没有。那么在孩子没有意愿的时候,我们一般不要强迫孩子,但是我们可以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去激发孩子的意愿。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孩子通常会学的比较快一点,这就相当于我们在给孩子干预过程中的一种强化物。
二:多采用简单的语句,方便孩子理解
在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,我们使用一些复杂且难懂的句子,孩子不明白,往往会磨灭孩子学习的兴致。我们要多采用简单易理解的语句,让孩子听了之后能明白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,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才会更加简单。
另外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,尽量夸大我们的动作和表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孩子的注意力在你身上以后,他能才能学习到我们想要他学习的内容。
三:触摸和体验感很重要,可以加强孩子对物品的实际认知
在教孩子学习物品的过程中,可以引导孩子去触摸或者使用这些东西,这样孩子有了实际的体验感之后,才能加强孩子对于这些物品的实际认知,孩子理解的更透彻,他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才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四:强化同一个词汇在不同场景的应用,丰富孩子语言
例如:我们在家里教孩子认识“卫生间”,可以告诉孩子卫生间是用来大小便的地方。在外面的时候看到“卫生间”也可以跟孩子再强化一下:“这是卫生间,是可以大小便的地方。”
这样孩子以后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,看到“卫生间”就知道这是可以大小便的地方,他如果当时有需求的话,就会跟你说:“我要上卫生间。”
五:刚开始干预发音,矫正是其次
在我们刚刚开始给孩子干预发音时,孩子发出类似的声音就及时给予孩子奖励,不要马上纠正孩子的发音。我们让孩子知道,只要我发音,就能够得到奖励,这样孩子是可以去配合我们练习发音的。
在孩子发音的过程中,不要让孩子练习很多次,多次练习之后,如果孩子发音不准确,后期纠正的时候就会有点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