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阶段 | 核心内容 | 能力培养 |
---|---|---|
基础搭建 | 部件识别与功能认知 | 空间建构能力 |
编程体验 | 指令卡编程实践 | 逻辑思维能力 |
主题任务 | 场景化项目实操 | 问题解决能力 |
在基础搭建阶段,学员通过每周接触新部件的渐进式学习,掌握三十余种基础构件的组合方式。教学过程中融入物理原理认知,例如在搭建斜坡结构时讲解重力概念,使抽象知识具象化。
编程体验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模式,学员需完成包括障碍规避、路径规划在内的十二个编程挑战。通过分解指令卡的组合应用,培养程序化思维习惯,每次课程形成可运行的机器人作品。
区别于传统拼装课程,本项目的教学方案特别设置「调试改进」环节。学员需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机器人运行偏差,通过参数调整记录改进过程,培养工程思维中的迭代意识。
进阶课程引入现实场景模拟,例如设计超市自动门控制系统。学员需要综合运用距离传感器与程序控制知识,完成从需求分析到功能实现的全流程实践。
每学期末举办作品展示会,学员需完成包括机械结构解说、编程逻辑演示在内的完整汇报。教学团队根据创新性、完成度、表达力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,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。
课程采用五级能力认证体系,学员通过阶段考核可获得相应等级证书。该认证体系已得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学术认可,为后续学习提供清晰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