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北京格瑞思国际学校,开设学前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课程
  • 秉承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
  • 引入美国格瑞斯学校优质课程,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

400-888-9073

探秘千年古城:格瑞思国际高中西安文化研学纪实

来源:北京格瑞思国际学校 时间:02-12

探秘千年古城:格瑞思国际高中西安文化研学纪实

古都新课堂:格瑞思研学教育实践

北京格瑞思国际高中秉持培育具有民族根基的全球公民理念,将文化传承融入实践教学。本次研学以十三朝古都西安为载体,通过沉浸式考察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。

研学模块 教学内容 能力培养
城墙建筑考察 古代防御体系解析 历史空间认知
骑行测绘实践 实地测量与数据采集 STEAM应用能力

明城墙上的移动课堂

研学团队城墙合影

研学团队抵达长乐门时,巍峨的城门楼引发阵阵惊叹。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军事建筑,现存周长13.74公里的城墙体系,成为现场教学的立体教科书。

学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,分组开展三项实践任务:通过砖石尺寸推算建造年代、观察箭楼结构分析防御原理、测量垛口间距验证历史记载数据。这种将文献研究与实物印证结合的方式,有效提升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。

双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

由左丽娜老师负责文化讲解模块,从建筑形制延伸至古代城市布局理念;李亚聪老师侧重指导科学测量方法,将物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地考察。这种跨学科教学团队配置,确保每个研学环节都实现多维度知识融合。

在骑行考察环节,学生需每200米停驻记录观测数据。来自高二的王同学分享道:"当亲手触摸到那些带有铭文的城墙砖,课本上的洪武年号突然变得具体可感,这种体验是教室教学难以替代的。"

研学教育的多维价值

本次实践活动突破传统游学模式,建立包含行前资料研读、现场任务驱动、后期成果展示的完整课程体系。学生在真实历史场域中培养的批判性思维、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化理解力,正是国际教育强调的核心竞争力。

通过城墙砖石上的工匠铭文,学生得以窥见明代"物勒工名"的质量追溯制度;在测量箭楼视角范围时,直观理解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。这些跨时空的对话,正是文化传承教育的生动实践。

校区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