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提供卫生资格、医师资格、药师资格及职称晋升等医学培训项目
  • 拥有权威图书出版、独家教学和行业内最先进的线上和移动学习平台
  • 已成为国内面授规模较大、较高、专业化较强的医学高端品牌

400-888-9073

医师执业注册新规深度解析

来源:北京金英杰医学教育 时间:11-09

医师执业注册新规深度解析

医疗执业改革三大突破性变化

国家卫健委新推行的《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》引发行业高度关注,此次修订着重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难题。政策调整涉及执业地域范围、机构备案数量、执业监管体系等关键领域。

执业地域限制重大突破

新政将执业地点细化为省级行政区划(执业医师)和县级行政区划(执业助理医师),打破原有机构绑定模式。这种区域注册机制意味着在备案制框架下,医务人员可在辖区内所有合规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。

执业机构备案新机制

医疗机构聘用关系作为注册依据,允许医师选择主要执业机构完成注册后,向其他执业机构进行执业备案。这种分级管理模式既保障医疗质量监管,又满足医师合理流动需求。

执业资格动态管理机制

建立定期考核与执业状态联动机制,对连续两个考核周期未参加定期考核的医师启动注销程序。特别针对医疗违规行为,新增有组织作弊行为的注册限制条款。

新旧政策对比分析

对比维度 原暂行办法 新管理办法
执业地域 具体医疗机构 省级/县级行政区划
执业机构数量 单一机构注册 备案制多机构执业
资格管理 定期考核独立实施 考核结果与注册挂钩

政策实施要点提示

医务人员需注意主要执业机构的注册选择将影响职称晋升、考核评优等职业发展事项。跨区域执业仍需办理变更注册,急诊、会诊等特殊情况除外。

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师执业备案管理制度,定期核查备案医师的执业状态,确保符合《医疗质量管理办法》相关要求。

校区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