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一站式中医养生培训机构
  • 针灸培训_按摩推拿_辨证诊断_小儿推拿_中药方剂
  • 倡导“全民养生,以脉相承”的理念

400-888-9073

中医调理痛经的有效方法与穴位治疗指南

来源:北京承脉中医 时间:09-10

中医调理痛经的有效方法与穴位治疗指南

中医辨证施治痛经的专业方案

核心诊疗原理

中医将周期性小腹疼痛归为"经行腹痛"范畴,针对不同体质特征采用个性化诊疗方案。西医认为该症状与子宫痉挛收缩密切相关,涉及生殖系统局部病变、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多重因素。

辨证分型诊疗表

证型分类 典型症状 核心穴位
气滞血瘀型 经前腹胀拒按,经血紫暗有块 合谷+三阴交
寒湿凝滞型 小腹冷痛遇热缓,经量少色暗 归来+阴陵泉
肝郁湿热型 经期腰骶疼痛,经质粘稠 太冲+阳陵泉

关键穴位定位详解

中极穴

位于下腹部正中线,脐下4寸处。取穴时可仰卧屈膝,于前正中线脐下4横指处定位。

地机穴

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,胫骨后缘凹陷处。坐位屈膝时,从阴陵泉垂直向下量4横指即达。

次髎穴

位于骶骨第二孔凹陷中。俯卧位时,沿髂后上棘内侧向下触诊,第二个明显凹陷即为该穴。

特色诊疗方案

温经止痛配穴法

关元配命门施灸,配合足三里调理气血,适用于经后隐痛的虚寒体质。操作时先顺时针揉按关元穴3分钟,再以艾条悬灸10分钟。

行气活血针法

取三阴交配太冲,采用平补平泻手法。进针时保持45度角斜刺,得气后留针20分钟,适用于经前胀痛的实证患者。

注:具体诊疗方案需经专业医师辨证后实施,文中涉及机构提供系统化中医理疗培训课程。

校区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