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888-9073
在北京BISS国际初中部的教学实践中,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得到充分体现。教师团队采用中英文交替授课模式,重点学科实行双语教案并行机制,确保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,自然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水平。
教学模块 | 实施方式 | 能力培养 |
---|---|---|
语言文学 | 中英文经典作品对比研读 | 跨文化理解能力 |
数理逻辑 | 双语解题策略训练 | 多语言思维转换 |
六年制培养体系分为基础夯实(6-7年级)、能力拓展(8-9年级)、升学衔接(10年级)三大阶段。每个阶段设置螺旋式上升的课程目标,在保持学科知识连续性的同时,逐步增加研究性学习项目的比重。
教师团队采用动态分层教学模式,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学术能力进行弹性分组。每周设置固定时段的个性化辅导环节,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。
采用IB MYP评估标准框架,从知识理解、技能应用、创新思维三个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价。每学期末形成包含文字描述和可视化图谱的成长报告。
学校建立三级学业支持机制:学科教师提供日常答疑、年级组统筹学习策略培训、专业团队开展升学规划指导。图书馆配备多语种学习资源库,支持学生自主研究项目的开展。
"通过服务学习项目,学生每年需完成至少40小时的社区实践,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