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基础教育关键阶段,我校采用三级课程架构体系:
课程类型 | 教学重点 | 实施方式 |
---|---|---|
核心课程 | 知识体系建构 | 主题式项目学习 |
SEL课程 | 情商培养 | 情境模拟训练 |
拓展课程 | 创造力开发 | 戏剧工作坊 |
教学团队建立学科联动机制,语文教师与科学教师协同设计"生态观察笔记"项目,数学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开发"几何艺术创作"单元。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传统学科壁垒,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跨学科思维。
每周举行的教师协同备课会上,各科教师需明确三方面内容:本学科当前教学重点、可与其他学科产生联动的知识点、需要班主任特别关注的个体学生情况。这种多维度的备课模式确保教学方案的系统性和针对性。
SEL课程采用美国CASEL标准框架,每学期设置12个主题模块。在"冲突解决"单元,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处理同伴矛盾;在"情绪认知"环节,运用色彩心理学工具进行自我情绪图谱绘制。教师定期记录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曲线,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。
戏剧课程突破传统表演范畴,开发出包含即兴创作、文学改编、舞台设计在内的复合型课程。学生在排演经典剧目时,需同步完成历史背景研究、人物心理分析、台词文学性鉴赏等多维度学习任务。
每个教学班配备中外籍双班主任,建立"观察-记录-介入"三级管理机制。每日填写的学生行为日志包含学习专注度、同伴互动质量、情绪波动指数等12项评估指标。班主任每月与学科教师召开联席会议,针对特殊个案制定综合干预方案。
家校沟通采用"3+X"模式:每周3次固定沟通时段,X代表突发事件即时沟通渠道。开发的家校协同平台包含作业完成度分析、课堂参与热力图、社会能力发展雷达图等数据可视化模块,帮助家长精准掌握学生成长轨迹。